热板实验的测试方法

作者:上海欣软  时间:  浏览:13次

一、实验原理

热板测试是一种基于热刺激的动物疼痛行为学实验,主要用于评估药物(如镇痛剂)对疼痛反应的调控作用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动物对热刺激的本能逃避行为,通过量化反应时间来反映痛觉敏感度。实验将动物置于恒温加热的金属板(通常设定为50-55℃),当动物足底接触高温表面时,热刺激通过热传导激活皮肤伤害性感受器(如TRPV1通道),触发脊髓和大脑的痛觉信号传导。动物会通过抬起或舔舐后爪、跳跃等行为来逃避伤害性刺激,从接触热板到出现逃避行为的潜伏期(即反应时间)被定义为痛阈。痛阈的长短与动物的痛觉敏感度呈负相关,而镇痛药物可通过抑制中枢或外周痛觉信号传导延长潜伏期。实验通过对比给药组与对照组的潜伏期差异,评估药物的镇痛效果。此外,该实验还可用于研究慢性疼痛模型(如神经损伤或炎症)中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的机制。

二、实验装置

热板测试装置主要由以下组件构成:

  • 热板仪:核心部分为表面平整的金属板(常采用铝或不锈钢材质),内置电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,通过温控系统精确调节板面温度(通常为50-55℃±0.5℃)。
  • 透明观察箱:置于热板上的有机玻璃圆筒或方形围栏(直径约20-30cm,高30cm),用于限制动物活动范围并便于观察行为。
  • 计时器与记录系统:手动或自动计时装置,用于测量动物从接触热板到出现舔爪/跳跃行为的潜伏期。部分高级设备配备红外传感器或摄像头,可自动捕捉动物行为并分析数据。
  • 安全保护装置:为防止动物烫伤,实验设置最大暴露时间(如30秒),超时自动切断热源或升起隔热层。此外,热板外围常包裹隔热材料以降低环境温度干扰。



三、实验流程(分天数)

第1天:适应与预实验

将实验动物(如小鼠或大鼠)置于未加热的金属板上,罩透明围栏适应环境10分钟,减少后续实验中的应激反应。观察动物基础活动状态,排除存在足部损伤或行为异常的个体。

第2天:基础痛阈测定

预热金属板至设定温度(如52℃),将动物轻放于热板中心并启动计时器,记录其首次舔后爪或跳跃的潜伏期(以秒为单位)。每只动物重复测试2-3次,间隔至少30分钟,取平均值作为基础痛阈。

第3天:药物处理与测试

实验组注射待测药物(如吗啡或NSAIDs),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。给药后按预设时间点(如15、30、60分钟)进行热板测试,记录潜伏期变化。每组动物测试间隔需大于4小时以避免热板记忆效应。

第4天:对照组验证(可选)

对未给药或阴性对照组进行重复测试,验证实验条件稳定性。若基础痛阈波动超过10%,需重新校准设备或调整动物分组。

第5天:数据分析与终止

汇总所有潜伏期数据,结合行为视频进行二次核对。处死动物后检查足部皮肤,确认无烫伤或其他实验相关损伤。通过统计学方法(如t检验或ANOVA)分析组间差异,评估药物效果。

四、测试指标

  • 潜伏期(Latency):动物接触热板至出现逃避行为的时间(秒),核心指标反映痛阈高低。
  • 行为类型:舔后爪、抬爪次数、跳跃频率等,辅助判断疼痛反应的强度与模式。
  • 痛阈变化率:给药组与对照组潜伏期差异百分比,用于量化镇痛效果。
  • 最大效应时间:药物作用峰值对应的时间点(如吗啡在30分钟时效果最强)。
  • 安全性指标:动物足底红肿或烫伤发生率,评估实验条件合理性。

本文由“上海欣软”整理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,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shxinruan.com/zsxt/91.html

更多的动物行为实验测试方法和指标评价,可以扫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:BrainTalks,脑声常谈

公众号

如需了解产品的详细功能和技术参数,可扫码添加微信--吴文远18121054991,在线咨询和演示:

微信

上海欣软是一家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的高新技术企业,是专业的动物行为视频分析方案解决商。我司专注于动物神经科学与行为学产品的研究且致力于向高校、科研机构等领域提供实验室一体化方案,业务范围遍布全国上百家实验室。公司主营产品均为自主开发, 拥有100%核心技术,同时公司拥有数位动物行为学仪器行业从事10年以上的资深服务工程师,可为我们的产品提供全方案的售前及售后服务。我司开发的仪器设备都是科学研究所必备且不可替代的。

动物行为分析软件:

1、VisuTrack软件

2、SuperMaze软件

3、FishTrack斑马鱼分析软件

动物行为仪器:

1、自身给药、条件恐惧、斯金纳、震惊反射(PPI)、跑步机、各类经典迷宫等

2、动物抓挠分析仪、动物震颤行为分析仪、动物捕食行为分析仪

3、动物主动步态分析、动物被动步态分析、动物自由步态分析(内测中)

4、睡眠剥夺仪、体温维持仪、智能热板仪、转棒疲劳仪、鼠尾光照测痛仪等

神经电生理:

1、光遗传、无线光遗传

2、光纤记录系统(单通道、多通道)

3、电生理信号采集系统(脑电、肌电等)